当前位置:行情啦 > 今日股市行情 > 群雄并起 自动驾驶技术哪家强?

群雄并起 自动驾驶技术哪家强?

今日股市行情2022-11-25 15:48:44

“人们智能汽车(161033)团队告知我,人们的技术是最好的,可以做到1000公里无干预自动驾驶,这比特斯拉就好多了。”4月18日,在华为全球预测师大会上,华为轮值总裁徐直军隔空喊话特斯拉,瞬间在行业内引发热议。

彼时,全球首款搭载华为高阶自动驾驶系统(ADS)的量产车型——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刚迎来了亮相。随后,这款车参展了2021年上海国际车展,与众多新车型同台竞技。值得关心的是,自动驾驶赛道上的“老牌选手”百度(BIDU)同样在本届上海车展亮相,并高调宣布今年下半年百度(BIDU)Apollo自动驾驶将迎来量产高峰,每个月都会有一款新车上市。

与此同时,小鹏P5、极氪001、智己L7、WEY摩卡、威马W6等新车型也都主打了自动驾驶功能,其中不乏支持L4级自动驾驶的车型。可以预见的是,2021年的自动驾驶赛道,将变得更加拥挤,竞争也愈发激烈。

硬件角逐:算力是核心

2020年底爆发的汽车芯片供需失衡风波,让业界认识到汽车芯片在智能化电动汽车时代的重大性,上汽、长城多家整车企业也开端积极在汽车芯片展开布局。

有业内人士透露,汽车芯片的短缺,让不少行业参与者认识到,在“软件定义汽车”的时代硬件也同样重大的客观事实。

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,极狐品牌在推出与华为联手打造的阿尔法华为HI版时,特殊强调新车配备了华为鸿蒙OS智能互联座舱,其座舱搭载的便是华为麒麟990A芯片。据熟悉,这款芯片是华为自研的车规级芯片。

除了自研车规级芯片外,紧紧围绕着自动驾驶技术,华为还重磅推出了其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 810。按照华为的官方信息,MDC 810是目前业界已经量产的、最大算力的智能驾驶计算平台。

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,在芯片算力上的比拼,已经渐渐成为自动驾驶赛道上各个选手的竞争焦点。

2014年,特斯拉旗下的产品还在搭载的英特尔Mobileye EyeQ3芯片,但从2016年起,特斯拉在牵手英伟达的同时,便开启了芯片自研之路。2019年,特斯拉公布了与台积电合作的HW4高性能芯片,其算力较之此前的HW3提升了3倍。

而自动驾驶赛道上的另一位选手——百度(BIDU),则采取了与芯片企业共同研发的路线,且在自动驾驶产品设计之初,就纳入了对芯片的考虑,以实现“软硬件的一体化”。

公布资料显示,截至2020年12月,百度(BIDU)已相继与英伟达、Mobileye、赛灵思、德州仪器等企业展开合作,其中德州仪器的车规级处理器就已纳入了百度(BIDU)Apollo软硬一体的自动驾驶产品设计中。

一位贴近百度(BIDU)的知情人士透露,百度(BIDU)多次与芯片厂商进行合作,其核心目的在于延续强化更高级别以及复杂场景的自动驾驶算力。

安谋中国董事长、CEO吴雄昂透露,随着智能汽车(161033)延续进化,对芯片数据需求突出提升。2~3年前,支持辅助驾驶功能的芯片算力仅为2-4 TOPS,但要实现L5级别的自动驾驶,其芯片的算力要远超于1000 TOPS。

在吴雄昂看来,高算力的芯片能够让软件发挥更强大的功能,并将成为智能汽车(161033)的核心竞争力。针对车企而言,猎取高算力芯片已经成为其高性能智能汽车(161033)研发的一道门槛。

感知技术路线存本质区别

“华为既做激光雷达,也做毫米波雷达。人们认为激光雷达、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是一个铁三角的关系。激光雷达分辨率更高,但在气候不好的时候表现会弱一些;毫米波雷达虽然没有激光雷达的分辨率高,可是更适合在气候不好的时候使用。”华为智能汽车(161033)解决方案BU融合传感雷达&摄像头产品部总经理苗立靖透露,华为方面推断,技术的融合对保障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体验感是比较重大的。

记者注意到,在感知技术路线上,华为采取的是“多条腿”走路的方案,例如其与极狐打造的阿尔法S华为HI版就搭载了3颗激光雷达,而在同一时期,华为又公布了高分辨4D成像雷达。据悉,较之于常规的毫米波雷达,华为高分辨4D成像雷达的天线配置,整整提升了24倍,堪称可量产的最大阵列成像雷达。

华为方面推断,4D成像雷达将与高线数激光雷达、高清摄像头共同促进高阶自动驾驶的演进。

华为智能汽车(161033)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也在专访中透露,华为在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两种技术路线上,均会延续布局。华为更期望能够通过它们的协同,将成本降低下来,以促进激光雷达和成像雷达的进一步上车。

据熟悉,目前在感知路线上,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派别,包含以Waymo、奥迪为代表的激光雷达派,以蔚来、比亚迪(002594)、宝马、奔驰为代表的毫米波雷达派,而特斯拉、理想等车企则更加倾向于仿生理念,可以称之为摄像头派。

目前,由于激光雷达的成本较高,大多数企业运用的是多颗毫米波雷达的路线。不过,最近,以小鹏、华为为代表的企业,也开端加快推进激光雷达的上车。

与华为“两条腿”走路的技术路线不同,特斯拉在感知层面更加坚信“视觉力道”,为车辆装配了8颗摄像头和1颗毫米波雷达,组合视野范围达360度。

“假如人类以自身的视觉识别四周环境,那么摄像头便可以实现人眼的功能”,特斯拉创始人、CEO马斯克认为,摄像头猎取的环境数据经过视觉算法处理后,是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自身培训,进而对路况进行全范围认知的。

多家券商钻研报告显示,目前销售市场中,单靠摄取数据增进ADAS系统性能的企业并不多,特斯拉在这项技术上是处于突出领先地位的。

记者注意到,此前百度(BIDU)Apollo也运用了视觉感知路线,只不过是与激光雷达搭配在一起,形成互相配合的系统性感知。

但在本届上海车展上,百度(BIDU)Apollo重磅公布了无激光雷达的纯视觉自动驾驶方案AVP+ANP。其中,ANP是百度(BIDU)Apollo推出的商业化量产解决方案,不强制包含高成本激光雷达,仅通过12颗摄像头、5颗毫米波雷达和12颗超声波雷达融合感知就能确保城市自动驾驶通勤,更加适用于中国的城市复杂道路。据悉,搭载Apollo AVP方案的第一款量产车威马W6已经在4月16日正式上市。

百度(BIDU)自动驾驶技术部总经理王云鹏表达,百度(BIDU)挑选推出纯视觉能力的产品,是从成本层面进行了周密考量的。目前激光雷达上车后,势必会因为高成本而提升产品售价,这并不利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推广。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方案,百度(BIDU)挑选了一条更困难的路。

王云鹏表达,纯视觉的路线其实更难走。目前百度(BIDU)也在与合作同伴打磨一款量产车,且运用了成本相对较低的激光雷达。

整体加快量产

渗透率是关键

最近一段时间,多家车企频频对外释放在自动驾驶领域布局的新动态,且纷纷锚定高阶自动驾驶,促使整个自动驾驶赛道再度升温。

一位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,最近自动驾驶赛道的延续火热,与资本的助力有直接关系。据天眼查数据显示,仅2021年前两个月,自动驾驶行业涉及到的投资融资事件就已高达24起,总额达176.4亿元,贴近2019年全年的总额。

另有证券预测师告知证券时报记者,华为、百度(BIDU)等跨界者之所以加快在自动驾驶赛道上的布局,特别是积极促进量产,关键是由于数据的积存要靠规模来实现。在他看来,将来,自动驾驶赛道上的玩家不仅仅要拼技术,还要拼落地和量产。也正因如此,百度(BIDU)在加快与整车企业合作的同时,也明确了造车的计划;一直强调不造车的华为,也与极狐联合开展了合作产品。

“只有促进自动驾驶技术上车,并形成规模,才能在技术上和应用场景上延续迭代和更新”,上述人士认为,将来,还会有愈来愈多的企业加快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布局。

东莞证券预测,随着自动驾驶车型将实现量产上市,2021年有望迎来自动驾驶爆发元年。

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福深表达,2025年,中国有望实现70%的量产新车型具备L3级别的自动驾驶水平、L4级别自动驾驶水平的汽车开端规模化应用,到2030年有望实现L5级别自动驾驶水平汽车的量产。

麦肯锡一项钻研报告显示,中国将来十年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销售市场。到2030年,中国可能将有800万辆的自动驾驶汽车隐藏在公路上,自动驾驶相关的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创收将超过5000亿美元。

确实,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进展,汽车产业的服务模式和营销模式也在发生本质变化,相关企业除了要在技术层面角逐外,也将迎来在销售模式上的比拼。

日前,华为就在上海车展期间宣布正式销售小康股份(601127)赛力斯品牌的SF5车型。据悉,截至4月22日,赛力斯华为智选SF5两日的订单已突破3000单。

多位业内人士表达,华为与小康股份(601127)的跨界合作,是双赢的挑选,除了销售车辆本身外,将来华为在车联网、自动驾驶方面的技术积存,也有望继续落地于小康股份(601127)的产品上,这其实也将侧面加快华为在自动驾驶赛道上的布局。

相关搜索: 百度智能汽车161033小康股份601127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