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股市行情2022-11-25 15:48:43
近日华为“造车”、卖车成为各界关心的焦点,并引发资本销售市场有关华为汽车概念股的短暂狂欢。
股价涨跌、销售市场冷热背后,真相怎样?华为“造车”将对汽车界、产业界带来怎样的影响?此次发力汽车领域,会否如华为多年前进军手机行业一样,颠覆手机行业成为行业第一?
带着上述疑问,证券时报记者近日采访多位汽车业专业人士、华为内部人士等,得到的答案是,从目前看来,华为并非汽车领域的颠覆者,更精确的定位或许是汽车或智能汽车(161033)领域一个新进入者、参与者,传统汽车行业的赋能者。其模式是通过输出华为的技术、软硬件形成整套解决方案,帮忙车企造好车、卖好车。将来进展情况如何,尚待观看,毕竟已经聚拢了传统汽车厂商、造车新势力、科技企业几类企业的智能汽车(161033)领域,谁也不想成为时代的弃儿,都期望将核心技术把握在自己手中。
但不可否认,华为蛰伏智能汽车(161033)领域已多年,且目前多项技术或产品处于行业领先地位。
华为向车圈输出什么?
明白华为“造车”威力之前,需要先清晰华为进军汽车业的商业模式、产品类型,换言之,华为拿什么与汽车企业合作。
4月17日,华为和北汽公布的纯电轿车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,便首次搭载了华为全栈智能汽车(161033)解决方案,包含计算与通讯架构,智能座舱、智能驾驶、智能网联、智能电动、智能车云服务,以及激光雷达、AR HUD在内的30个以上智能化部件。其它,HI还提供强大的算力和操作系统,包含三大计算平台以及三大操作系统AOS(智能驾驶操作系统)、HOS(智能座舱操作系统)和VOS(智能车控操作系统)。足见,华为已牢牢把握了智能汽车(161033)领域最核心的技术和产品。
“假如说智专家机是通讯+电脑,那么华为正在发力的智能汽车(161033)业务,就是要将汽车变成汽车+通讯+电脑,将车变成一个智能化、互联化、网联化、电动化的产品。”华为一内部人士如此形象地向证券时报记者介绍华为智能汽车(161033)业务的定位与使命,“其实华为做的還是多年擅长的ICT的事情”。
而随着4月20日,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正式宣布华为卖车,华为与汽车之间又多了一层关系,即销售。
目前,华为卖车主导部门则为华为消费者业务BG,即利用华为现有手机销售渠道帮忙车企售车。但华为不仅扮演汽车销售商角色,还深度参与所售汽车的设计、开发等,如华为销售的首款车型小康股份(601127)旗下赛力斯华为智选SF5,华为还为该车提供了电机+HiCar系统(5月正式上线)+音响等。
针对卖车,余承东坦承,关键因遭美国限制后,华为手机业务遭遇庞大困难,期望通过卖车弥补相关损失,而卖车是华为将来5~10年的长期战略。
截至2020年底,华为消费者业务已经在全球建立包含12家旗舰店、5000多家体验店在内的近6万个零售阵地,接待用户数超过8000万。
不断壮大的好友圈
华为“造车”不仅仅是输出自身的解决方案,更重大的是,华为通过与汽车产业各环节的合作,不断扩大汽车好友圈,构建一个全新的汽车产业生态。
早在去年5月,华为便联合一汽集团、长安汽车(000625)、东风集团、上汽集团(600104)、广汽集团(02238)、北汽集团、比亚迪(002594)、长城汽车(02333)、奇瑞控股、江淮汽车(600418)、宇通客车(600066)、赛力斯、南京依维柯、T3出行等首批18家车企成立“5G汽车生态圈”,计划由华为向生态圈车企提供5G车载模组MH5000、5G车载终端T-Box平台等产品和技术。
在4月12日华为预测师大会上,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达,华为已与北汽、广汽、长安三家车厂展开了合作,将来将共同打造汽车领域的子品牌。
上述消息曝光后,华为汽车相关概念股开端渐渐走强,广汽集团(02238)、北汽蓝谷(600733)、长安汽车(000625)股价一度隐藏涨停或连日暴涨。
已与华为合作的远不止上述企业。近日举行的科大讯飞(002230)2020年度业绩说明会上,科大讯飞(002230)总裁吴晓如表达,将来智能汽车(161033)里语音肯定是刚需,语音技术在车内的刚需和技术门槛比较高,公司要以语音交互为入口,拓展到更多的AI技术服务,再延伸到更多的智能汽车(161033)服务。目前公司与华为在汽车等其他领域展开了较多合作,也与广汽、一汽、长安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。
四维图新(002405)曾表达,公司与华为是战略合作同伴,目前的合作领域关键在面向B端的导航电子地图、自动驾驶地图、V2X、智慧城市、平安园区、华为云等方面。
江铃汽车(000550)也表达,公司为华为海思的战略合作同伴,基于华为海思芯片推出了相关开发平台,能广泛应用于数字新媒体、智能机器人(300024)、智能支付、智慧城市、深度学习、自动驾驶等场景。
近日,华为智能汽车(161033)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表达,目前华为与全球主流车企建立了广泛合作,华为携手200多家产业同伴共同进展。经过两年的努力,今年将有多款使用华为智能汽车(161033)部件的重磅车型上市,正式开启华为智能汽车(161033)解决方案的规模商用新征程。
谈行业颠覆为时尚早
已进军汽车领域,并聚拢了众多合作同伴的华为,其产品、技术或解决方案销售市场竞争力如何?这将决策将来华为在汽车领域能走多远。
从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定位,智能汽车(161033)解决方案提供商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看来,将来华为在汽车领域还有较长的路要走。
从智能汽车(161033)行业看来,当前销售市场存有四类企业,分别为特斯拉、小鹏、理想、蔚来汽车等此类智能汽车(161033)造车新势力企业,北汽、长安等传统汽车制造企业,百度(BIDU)、小米、大疆、华为等科技企业,其它还有小马智行、文远知行等创业企业。
特斯拉和谷歌旗下Waymo代表着最初的两种进展模式,特斯拉一开端就自己造车,进行软硬件一体化整合,将自动驾驶在乘用车上从L1、L2进行演进,一步一步往L4、L5级别推进;Waymo则是一直瞄准L4、L5级别前行,Waymo不造车。国内的厂商中,自动驾驶创业公司小马智行、文远知行、AutoX等都瞄准了L4、L5解决方案进行投入,而互联网企业则根据自身特点推出不同的模式,比如百度(BIDU)推出Apollo平台而且也宣布自己造车。
其它,传统车企也在通过投资、收购、合作等模式,加入自动驾驶战场中。比如本田中国和AutoX启动了自动驾驶道路测试,丰田则公布了Advanced Drive全新自动驾驶辅助系统,福特和大众集团支持的自动驾驶初创企业Argo AI正考虑最早在今年上市。
华为智能驾驶总裁苏箐近日表达,阿尔法S华为HI版在体验上已做到L4级别,可是从法律上就是L2。由此由此可见,华为进军智能汽车(161033)行业之前,这个行业已存有很多玩家,且不少已先于华为推出了智能汽车(161033)解决方案。
至于华为与特斯拉区别,华为内部人士告知记者:“特斯拉与华为不在一个量级,两者技术不一样。”
据熟悉,目前特斯拉运用的是视觉算法的路径,关键借助摄像头,配合毫米波雷达等低成本元件,对周边物体建模进行纯视觉计算,该路线好处是摄像头成本低,但在精度、稳定性和视野等方面有局限性;而华为则运用了激光雷达方案,配合摄像头、毫米波雷达向周围散射激光,无惧能见度生成点云图;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,但缺点是成本较高。
“华为发力汽车领域,只能说是智能汽车(161033)领域一个新参与者、传统汽车行业的赋能者,谈不上颠覆。”华为一位内部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达,华为实在一旦决策做什么,就肯定会全力以赴,尽力做到行业最好,但最终能否如愿,仍待时间考验。
这位人士向记者透露,事实上,当下众多资本都看到了汽车“新四化”带来的进展机会,可是很多企业都期望将核心技术把握在自己手中,不期望将来成为行业的代工厂角色,因此华为在销售市场拓展方面仍然存有肯定难度。以当前首批合作的企业或品牌长安汽车(000625)、小康股份(601127)旗下赛力斯为例,都不算是销售市场特殊靠前的品牌,“大企业都期望自己做这些核心的东西”。
其它,有汽车行业专业人士告知记者,华为进入汽车领域方向大行情趋势肯定是准确的,可是很难再像华为做手机那样快速做到行业领先。首先,华为进入的是汽车行业,汽车行业始终将安全放在第一位,所以接受新方案相对慎重,一个方案从研发、设计、测试、到正式上车需要较长时间,因此华为汽车业务商业化进程较慢。其次,华为涉足汽车领域阵线太长,涉及芯片、计算平台、操作系统、关键零部件、ADS自动驾驶系统等众多领域,且都是汽车中核心价值部分,整套方案导入车企,车企戒备心较强,影响销售市场推广进度。再次,华为涉足的车载芯片,从研发、设计、测试上车少则几年多则十年,且芯片领域投入庞大,风险也很大,华为面临肯定不确定性。此外,华为还面临法规问题,法律什么时候放开L4、L5级别驾驶,即良好无人驾驶,这将决策将来华为及智能汽车(161033)行业前景。
针对何时盈利,华为智能驾驶总裁苏箐说:“我不焦急,华为公司每做一件事情都是10年盈利,我现在唯独要做的事情把技术做到全球最顶尖,然后解决真正的问题。自动驾驶,其实我觉得不用害怕盈利的问题。”
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也在预测师大会上谈道:“中国每年3000万台车,将来会更多,即便只做中国销售市场,每年能从每台车上平均获得1万元的收入也足够了。”而如何达到目的,点亮将来之星,这将是华为的再一次创业。
上一篇: 加征富人税恐难解美国“K型复苏”难题
下一篇: 群雄并起 自动驾驶技术哪家强?